11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结算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
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要做努力,因为没有艰苦卓绝的努力是做不到的,我们需要先想一想,怎么去把可再生能源发展起来,更快、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起来。现在我们很多人看到的是对风电、光伏行业的重大利好,却没有看到他们的重大责任和压力。
各行各业都需要按照这些要求部署各自的工作。碳中和是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大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相平衡的。针对增量的部分竞价的价格就会很低,比方说在甘肃就会出现几分钱的煤电,几分钱的风电,几分钱的光电的情况。源网荷储本来就是电力行业的工作,这是电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中需要协调哪些矛盾、解决哪些困难,把这些问题做好,速度就不会成为大的问题了。
8、国际能源网《高端说》: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不是意味着那时的环境要求一点儿二氧化碳排放都没有呢?碳中和与零碳的概念是否一致?李俊峰:碳中和不是零碳。可以试想一下,目前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只有15%多一点,可再生能源占比还不到15%,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必须要让可再生能源在2050年实现60%以上的占比,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未来30年的时间,可再生能源占比要增长45个百分点,平均算下来以后可再生能源占比每年要提高1.5个百分点。根据2017年温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二污普)数据显示,全市约7.5万家工业企业对象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8%,其中有不少企业不具备环评等手续,游离在环境监管之外。
环评编制费用节省约达50%以上,报告编制及审查备案全流程时间进一步缩短,大幅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这,只是众多小微企业环评审批合法化的缩影。市生态环境局借力现状环评改革,整体推进产业升级换代,疏通环保大环境的断点和堵点,为加快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有关部门帮扶、协调、指导下,企业编制完成现状环评并取得备案文件,免予行政处罚,减少了经济负担。
在造粒生产线和注塑设备上方设置集气罩,减少废气排放等,为今后合法、安心生产,进行了全方位升级,补齐短板加入正规军。在此次环评改革期间,企业彻底淘汰原有老旧设备。
借力环评改革,推进产业升级换代乐清市柳市镇某自动化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塑料制品、模具生产。在企业通过改革完善环保手续后,企业环保措施的整改提升后可减少污染物排放约80%以上,对环境的减排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在此次环评改革中,该企业被生态环境部门列入承诺整改类。十几年过去,厂区部分设备老化,尼龙扎带冷却脱水工序存在严重跑冒滴漏现象。
企业若被行政处罚,意味着外贸订单无法签订,同时因征信受到影响导致无法开展融资,企业长远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造粒线和注塑车间废气无组织排放,车间异味明显。在跑冒滴漏设施下方安装集水槽,加强地面硬化及防腐防渗措施。该企业曾因环保意识薄弱,迟迟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环评改革让企业合法成为正规军原先没有环评手续,生产一直提心吊胆,这次改革真是一个利好消息。车间地面冷却水、脱水废水溢流。
同时,部门通过制定历史遗留环评、排污许可分类管理措施,适度放宽环境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在完善环保手续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消除环境污染隐患,推进民营企业规范合法排污。企业产业政策、用地性质、环境功能区等均符合相关要求,但企业主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投产前未履行行政许可手续,后来想补办环评手续,为时已晚。
据介绍,改革让企业依法办理环保手续,切实降低法律风险,确保更大胆、更规范地向绿色企业发展方向迈进。在环评改革中,生态环境部门依托于二污普大数据,依据企业现状,制定禁止类、依法审批备案类、简化环评类、承诺整改类、过渡类及豁免类等六类标准。在改革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除了大额未批先建罚款,据目前测算单家企业可减少费用支出近20至125万元。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汽车单向器制造。对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手续不全的企业进行科学分类,精准施策。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历时一年的政许可规范管理改革成果喜人,截至10月底,全市已通过环评审批或备案登记的企业数为4.5万家,排污许可证发放或登记4.9万家,基本实现了全市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全覆盖。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最新颁布的《环保法》规定和2020年排污许可全覆盖的目标任务要求,所有无证排污企业均需处罚或关停,这将对温州市总体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019年,市有关部门联合印发《温州市工业企业环保行政许可规范管理改革方案》,为有效解决历史遗留的民营企业合法化问题谋求出路。
瑞安市悦华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赶上审批改革东风,变成了正规军,目前手续都已办齐但TimurGuel同时强调,电力系统的转型仅能助力全球完成30%的净零排放目标。
如果不采取措施,它们将成为未来碳排放的主要罪魁祸首。该报告经过对800余个减排技术的深度分析,并基于设施转型以及消费者行为转变两方面,形成了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
根据IEA测算,在更快创新情景中,到2050年,全球电力消费量将是目前的2.5倍,相当于每三年增加目前美国全年的发电量。数据显示,目前,钢铁、化工、水泥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4%和7%。TimurGuel说,目前来看,整修升级可能是最经济的做法。他说: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飞速,不管是光伏还是风电,随着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行业发展成熟度越来越高,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为了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可再生能源应该成为全球的优先选择。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大户,其排放占当今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
这些设备能否更清洁、低碳地运行将直接影响减排目标的实现。如果要满足未来新增的电力需求,30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平均年度新增装机规模需要达到700吉瓦,是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的4倍。
其中,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展望》预计全球能源系统将在2070年全面实现净零排放。未来20―30年,大部分国家会有基础设备的检修需求,如果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将新型减排技术运用在存量设备上,则会减少全球约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0月28日,国际能源署(IEA)在京发布《2020能源技术展望》报告(以下简称《展望》)。《展望》同时指出,不管是针对电力、重工业,还是交通、建筑领域,减排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而目前在减排技术中,有一半数量的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有实现商业化。《展望》指出,全球约1/3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行业,因此,能源行业面临的减排任务艰巨,也是各国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减排领域。
IEA能源技术政策部主任TimurGuel也肯定了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减排的作用与贡献。为此,需要各国政府制定、出台有效的政策来促进新技术在市场早期阶段的应用,增加研究、开发和试点的资金投入,鼓励市场参加减排技术的创新工作,不断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展望》预计,在全球实现净零排放,成功构建安全、可持续的能源系统后,世界能源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从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为主转变为电力、氢能、合成燃料和生物能源为主。基于目前可行的发展路线,我们可以通过整修升级、提前退役或者广泛应用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来降低该部分对气候的影响。
这是此前一直被忽略的部分。根据《展望》,为了尽快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全球各国需要重点关注电力和工业领域的现存的设备资产和基础设施。